天灸棒的使用及療法

天灸棒療法概說

艾灸法的起源比針法的起源更早一些,要追朔到人類對火的發現和運用之後.原始社會,人們住在天然石洞內,或者積木、壘石為巢,甚至野外露宿,極容易感受風、寒、濕邪的侵襲,引起肌肉、關節的疼痛.人們除了發現被火燒過的肉食味道比生吃鮮美以外, 還發現原來身體因風寒濕致疼的部位無意中被火烘烤或燒灼後感到舒適,疼痛會減輕、消失.我國現存最早記載灸法的文獻當首推《黃帝內經》,同時期的《莊子· 盜》中也有“丘所謂無病自灸”的記載. “灸”字,有久、火二字合成,其含義即指長時間以火治病.起初,是取松、柏、竹、桃、榆、枳、桑、棗等“八木之火” 施灸,因其副作用較大,不宜久灸,而後逐漸發現了艾葉這種更為理想的灸料.

艾灸療法在中國傳統醫藥文化發展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實、源遠流長、功效顯著,具有強大的民間生命力,也是我國古代醫學家和廣大勞動人民在同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發明的一種治療方法。它是用艾絨在體表的俞穴或患部點燃熏照,使溫熱力深透肌膚,通過經絡的傳導,起到溫通氣血,扶正祛邪作用,從而達到防病治病,保健養生的目的。東漢名醫華佗以“”灸足三里穴防治五羸弱,七傷虛乏。 ” 《孟子·離婁》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藥之不及,針之不到須灸也”。號稱“藥王”的孫思邈少年時體弱多病,從中年開始以“艾火遍身燒到九十多歲尚視聽不衰,神采甚茂,長壽百餘歲。 ”宋代竇材在《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明代著名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論述艾葉的功能作用時說:“艾葉,生則微苦太辛,熟則微辛太苦,生溫熟熱,純陽也,可以取太陽真火,以回垂絕元陽。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殺之氣為融和;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沈痾之人為康泰,其功亦大矣。 ”可見,艾灸的功能作用和臨床適應範圍是比較廣泛的,尤其對於陽氣不足的陰寒之症、慢性虛弱性疾病以及風寒、濕邪為患的病症療效尤為明顯。灸療是針灸醫學幾千年曆史長河中的瑰寶。艾灸是中醫學中防病治病的瑰寶

艾灸按摩器治療的作用

1。溫散寒邪;艾葉性溫,味香走竄力強,以火點燃艾灸,按摩經絡穴位,使香味火力透過皮膚.肌肉.經絡,患者感到舒服,或沿著經絡傳導,是有溫散寒邪.治療風寒,濕引起的疼痛和虛寒腹痛.泄瀉等病的作用。
2。溫經通絡;凡屬某一經絡或部位氣滯血瘀,經絡的麻木、疼痛、腫脹等症。艾灸按摩穴位有溫經止痛、調和氣血的作用。
3。祛風散寒:凡屬風寒引起的惡風.惡寒.頭痛.無汗.鼻塞癢.流鼻水打噴嚏.咽喉癢.咳嗽哮喘.痰稀白.感冒咳嗽.哮喘,艾灸按摩經絡穴位有祛風散寒.宣肺止咳的作用。
4。松解肌肉活血止痛:凡屬某一部位肌肉強硬疼痛,活動受限,如筋頸椎病.落枕.腰痛等病。艾灸按摩該肌肉,溫熱的艾火和放鬆的按摩雙重作用力,松解肌肉.舒筋治療。
5。益氣養血:腰中氣下陷引起的溏瀉.脫肛.子宮下墜.頸椎病眩暈或氣血虧損引起的心悸.健忘.頭暈目懸.易疲勞.亦出汗.遺精.腰痛.失眠.抑鬱症.亞健康或氣血耗損.經絡失養的肌肉萎縮,肢體麻痺等症。艾灸按摩經絡穴位是有益氣養血.補虛扶正的作用。
6.回陽固脫:凡見四肢厥逆.氣短脈微.手撒口開.目閉神昏.大小便失禁的脫症,艾灸按摩經絡穴位,有回陽固脫的作用。
7。消腫散結:凡屬跌打腫痛出血停止引起的腫脹疼痛,陰寒毒邪的腫痛初起.堅腫.手摸不發熱,或蚊蟲叮癢引起的腫痛癢,輕手法艾灸按摩該部位有行氣散邪,消腫散結的作用。
8。預防保健:歷代文獻中常提到灸法的預防的作用,《醫法》中提到灸三里可以預防中風,筆者臨床上常見艾灸按摩,按摩大椎.風門.肺俞.身柱等穴位預防小孩成人易感,療效顯著,肺俞.身柱穴位被醫界稱為“小孩百病之灸點”。艾灸足三里調整脾胃功能,促進身體健康。艾灸氣海補氣壯腰,艾灸關元補腎強身,艾灸內關防治心血管疾病,灸湧泉防治高血壓,抗衰老,灸絕骨預防老年癡呆症,灸百會抗疲勞,提高工作效率。灸大椎防治頸椎病,骨質疏鬆症,關節老化,有助於青少年骨骼發育,增加身高,灸命門提高性功能。

三、天灸棒療法的特點與功效

天灸棒是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的田新發大夫長期從事針灸臨床實踐工作精心研製而成的實用新型專利產品,是傳統艾灸療法與中醫按摩手法的有機整合,它集預防、養生保健、臨床治療及康復於一體,是中醫傳統治療方法的一種創新和發展。天灸棒使用的艾條,是以綠色無污染的道地湖北蘄艾配以木香、當歸、草果等名貴天然植物精華為原料,經過科學的配方,運用特殊工藝精製而成的實心細艾條,點燃後能散發出淡淡的中草藥讀有的清香,無菸或微煙,對室內環境不產生污染,燃燒過程具有熱力釋放均勻溫和,溫度可控可調(溫度可控制在45℃至52℃左右),釋放的熱量均勻分佈在鋼製按摩頭上,按摩頭既有按摩功能,又有刮痧之功效,再配合中醫經絡或點穴按摩,運用點、按、摩、推、刮等手法,對機體產生艾灸及手法按摩的雙重效應。

天灸棒的特點:操作簡便、安全速效、自由調節熱量、散熱均勻、燃燒充分、煙塵少、對人體無外傷、無痛苦、無毒副作用,且費用低廉、經濟實惠治病防疾、老少皆宜,是醫院、美容院、保健中心、家庭保健的理想產品,也適用於健康者養生長壽,亞健康、疾病狀態下,時人們自身能進行的一種療法,即自助艾灸按摩療法。其具有溫通經絡、祛濕逐寒、活血止痛、消腫散結、溫陽固脫、回陽救逆、美容美體、瘦身減肥及防病養生保健的功效。

四、天灸棒療法的獨特價值

天灸棒能有效地減輕手工按摩的勞動強度,集多種療法之長,將艾灸與按摩、刮痧有機地整合為一體,實現了灸療與按摩、刮痧的多重效應,使術者易於施為,患者易於接受;擴大到臨床的適應症,提高了臨床療效;特別是便於非醫務人員操作,男女老弱皆宜適用和易於掌握使用;使灸療能在更大範圍內得到普及,在繼承保護傳統艾灸療法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創新與發展,為傳統中醫特色療法錦上添花,也為足反射療法在中醫養生保健中的廣泛應用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操作使用工具,是家庭必備的保健器械。

五、天灸棒的操作方法

(一)將艾灸按摩器頭部向下,把點燃旺的艾條裝入該艾灸按摩器控制鉗管內,快速推按控制鉗尾部,使艾條火頭調到艾灸按摩器頭部通風孔處,用右手握住該艾灸按摩器手柄部,在左手掌上試驗溫度高低,一般溫灸足部需要溫度相對較高(50℃左右),溫灸身體其他部位時需要溫度略低(45℃左右),用該艾灸按摩器頭部點、按、摩、推、刮人體經絡穴位,至溫灸到皮膚發紅即可。艾條火頭燃燒到控制鉗處,再推按艾灸按摩器控制鉗尾部,調節艾條火頭,拍打頭部,使燃燒過的艾灰從頭部出灰孔中掉出,以保持火頭旺盛並防止施艾灰脫落,燒傷皮膚或燒破衣物。

取出及熄滅艾條的技巧與方法:將該艾灸按摩器頭部向上,推按艾灸按摩器控制鉗尾部,直至艾條滑出;不用時,將艾條放在艾灸按摩器控制鉗管內,10~20秒就會自動熄火。

(二) 天灸棒用了2~3天左右,頭部孔上發現有艾油垢後,取出艾條控制鉗,用毛刷清洗該處,可用洗潔淨清潔用品。禁用酸性腐蝕劑。艾灸按摩器頭部不靈活時向頭部內側滴少許食用油,轉動即靈活。

(三) 用天灸棒點按身體穴位或腳底反射區時,抽出控制鉗,在艾灸按摩器尾部裝上手柄,重新裝回控制鉗,即可使用。

(四) 使用天灸棒艾灸穴位及疼痛區域時,艾灸到皮膚發紅為宜,每日一至二次,灸後避風,適量飲用溫開水或治療前、中、後分別給予飲用適量的礦泉水,以保持體液酸鹼平衡,有利於機體排毒。

六、注意事項及禁忌

(一) 艾灸按摩時要注意思想集中,全身放鬆,積極配合,方可收到良效。

(二) 要根據處方找准部位、穴位區域,用力滾動按摩器,範圍不超過3-4公分,該學位區域艾灸按摩皮膚發燙則移到另外穴位區域,來回交替2-3次,以保證艾灸按摩的效果。

(三) 要掌握艾灸按摩的程序,應先按胸腹後背部,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

(四)注意艾灸按摩的時間,如失眠症要在臨睡前進行。

(五)高熱驚厥、神昏譫語、中暑、中風閉症、吐血、咯血等症不宜施行灸。

(六) 妊娠期婦女的腰骶部、下腹部、乳頭部均禁忌施灸。

(七)極度疲勞、過飢、過飽、酒醉、大汗淋漓、大怒、情緒不穩或婦女經期忌灸。

(八)熱性病忌灸。

(九)無自製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十)小兒艾灸隔薄衣灸,因小兒對熱較敏感。

(十一)灸頭面、耳朵、胸背半小時後,要續灸足三里五分鐘,以引火下行。

(十二)如每天灸時間過長,出現口乾舌燥,便秘,尿黃,要減少灸量。上述症狀如未消退,可服中藥液湯:生地、玄參、麥冬、肉蓯蓉各15克,燈心草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