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流行有理 因养生功效大

艾灸是我们老祖先传承下来的保健良方,它能温经散寒、消淤散结,除了日常保健,还能协助高血压、盆腔炎等病的治疗。

艾灸时是躺是坐要看穴位位置

艾绒制成的艾炷、艾条(艾条在药店可以买到),点燃后,熏灸身体相应的穴位,能治病防病。

"艾灸取穴是否准确,直接影响灸治效果,灸前必需选好体位,坐点坐灸,卧点卧灸,使体位与点

相同一。 "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扶正祛邪,疏浚经络,调和营卫,振兴机体功能的作用,受到历代医家的正视。更因为艾灸保健功效明显,而受到众人的推崇。

灸法在我国泛起的时代在周秦以前,战国时代孟子《离娄》曰:“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艾之灸病陈久者益善……”可见在年龄战国时代即正视针灸。 《三国志·华佗传》载:“病若当艾(艾灸),不外一两处,每处不外七八壮。”(按:医用艾灸,灸一次谓之一壮,一壮捻成艾绒如雀屎大,谓之艾炷,艾叶越陈越好。)至晋代葛洪的《肘后方》、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都很正视艾灸的保健防病作用,如《千金要方·灸例》中载:“凡入吴地区游宦,身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忽令灸疮瘥,则瘴疫、温疟、毒气不能着人也。故吴蜀多行灸法。”说明当时人们已普遍采用灸法来预防传染病。宋代以后灸的保健防病作用日益受到正视,窦林的《扁鹊心书》就是以灸法防治疾病的专著。

艾灸法除对哮喘、肺结核、痢疾、疟疾、肠炎等有明显疗效外,还可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防治。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施灸能进步白细胞的功能,加速抗体形成,增加机体防备力,对呼吸、轮回、消化、生殖等系统有调节作用,起到一定的保健防病作用。我国已故闻名中医研究员刘炳凡老先生在《颐年金名·预防提要》中夸大:“有疾宜先治,无疴应早防。”“关元足三里,常灸保安康。”保健取穴一是关元穴,二是足三里穴,三是整体调节备用穴。如下病上取之百会,上病下取之涌泉穴,中病旁取之天枢穴等于。

1、关元穴位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三寸(即本人三横指)。古人说灸七壮,具有补肾培元、强壮益寿的作用,常灸有显著的保健作用,能增强神经、泌尿、生殖系统功能,进步免疫功能,可防止早衰。

2、足三里 穴位在膝下三寸。以手掌心按膝上,中指尽处向外侧横开一指等于此穴。古人说,灸三壮。可主治消化、神经、泌尿、血液等系统多种疾病,常常灸有显著的保健作用。可增强胃肠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进步免疫能力,保持机体生理性能平衡。逐日或隔日一次,清晨或睡前咸宜,用艾条温顺灸或雀啄灸,每次10~15分钟。终年灸此穴,可达到长寿的人屡见不鲜。

家庭保健常用的灸术有艾条温顺灸、艾条雀啄灸、艾条熨热灸等。施灸的程序,《千金要方》说:“凡灸当先阳后阴,言从头向左而渐下,次后由头向右而渐下。”即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背后腹(胸前)。灸法一般比较安全可靠,需要说明的是施艾(灸)法应在有经验的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下列情况不宜取灸法:

1 过度劳累、饥饿或精神紧张患者不宜艾灸治疗。体质虚弱者不宜艾灸过强。

2 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或皮肤感染、溃疡、瘢痕等部位不宜灸;眼区、项区、胸背部等慎灸。

3 妊妇及小儿囟门未闭合者,不宜艾灸。

4 精神病患者及其他不适于灸疗的重症患者也需慎用艾灸。

若坐着点穴,躺下施灸,受骨骼、肌肉牵动变化,必影响取穴正确。灸肢体的穴位:以正坐为主灸胸腹部的穴位:取仰卧位灸背腰部的穴位:取俯卧位要点:体位须摆放平直,肌肉放松,让预备施灸的穴位暴露而出,既防烫伤,亦增加疗效。

自我保健可选择温顺灸.艾灸有艾炷灸、艾条灸等多种方法,最常用、操纵简便的是艾条灸还有专用的药艾条,如哮喘病药艾条、冠心病药艾条等,可根据不同病情选用。

买来艾条,在家怎么用呢?这里,给读者先容最常用的方法温顺灸。

温顺灸方法:

将艾条一端点燃,让燃端靠近皮肤穴位,使穴位很快得到温热。将艾条慢慢上提,距皮肤3~4厘米,保持不动。灸时,温热感会使皮肤发红却不灼痛,局部、远端部位还有酸、麻等惬意感觉。

要点:每次选3~5个穴位,每个穴位灸5~10分钟,过多易疲惫,过少达不到温热效果。

●开始,艾条燃端距穴位不能太远,不然温热感泛起太慢。

●艾条上提时,速度要快,避免热感间断;患者感觉太热,可上、下、左、右或回旋移动艾条,以连续地温热刺激穴位。

●为局部皮肤感觉痴钝者、小儿、白叟施灸,可将左手中、食指张开,放在受者穴道两旁,从而感知其局部受热度,随时调节。当患者有痒、发烧、痛感时,用手指揉、搓、按匡助缓解不适。

在家艾灸留意这些:

1.艾灸火力先小后大,灸量先少后多,程度先轻后重。

2.在头面、胸部、四肢末端皮薄而多筋骨处艾灸,灸量宜小;在腰腹部、肩及两股等皮厚而肌肉饱满处艾灸,灸量可大一点。

3.体质强壮者,灸量可以大;久病、体质虚弱、白叟、小儿,灸量宜小。

4.泛起晕灸,须立刻停灸,让患者头低位平卧,留意保暖,轻者休息片刻或喝点温开水,重者掐按人中、内关、足三里。

5.精神紧张、大汗、劳累或饥饿时不宜灸,妊娠期妇女腰骶部和腹部不宜灸。

对传统艾灸、替换物灸和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的分析比较发现,隔附子饼灸、隔姜灸和隔蒜灸三种:传统间接灸与人体穴位归一化红外辐射光谱有惊人的一致性,其辐射峰均在7。5μm四周;而几种替换物灸与相应传统艾灸和人体穴位的辐射光谱相差甚远,其温热作用也远不如传统艾灸;传统艾条黄灸与人体穴位红外辐射光谱也有很大差异。结果提示,在传统间接灸的治疗效应中,间接灸和穴位的红外共振辐射起重要作用;从艾灸的红外物理特性看,替换物灸尚不能替换传统艾灸。

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中说:“宦游吴蜀,体上常须三两处灸之,勿令疮暂差,则瘴疠温疟之气不能着人。”清代吴亦鼎在《神灸经纶》中说:“夫灸取于火,以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用刚,能消阴翳,走而不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下二经,入三阴、理气血,以治百病,效如反掌。”这些记载和论述,说明了艾灸既可防病,又可治病。

【艾灸补益的基本原理】

艾灸防病、治病的作用大多源于艾灸的补益作用,其基本原理如下:

1.调节阴阳人体阴阳平衡,则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艾灸可以调节阴阳补益的作用,从而使失衡之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2.调和气血气是人的生命之源,血为人的基本物资,气血充足,气机条达,人的生命流动才能正常。艾灸可以补气、养血,还可以疏理气机,并且能升提中气,使得气血调和以达到摄生保健的目的。

3.温通经络经络是气血运行之通路,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营养物质之输布。寒湿等病邪,侵犯人体后,往往会闭阻经络,导致疾病的发生。

艾灸借助其温热肌肤的作用,暖和肌肤经脉,活血通络,以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所引起的各种病证。

4.扶正祛邪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人的抵挡力强,卫外能力强,疾病则不易产生,艾灸通过对某些穴位施灸,如大椎、足三里、气海、关元等,可以培扶人的正气,增强人防病治病的能力,而艾灸不同的穴位和部位可以产生不同的补益作用。不管是调节阴阳、调和气血,仍是温通经络,扶正祛邪,艾灸对人体起到了一个直接的或间接的补益作用,尤其对于虚寒证,所起的补益作用尤为显著。恰是这种温阳补益,调和气血的作用,匡助人们达到防病治病、保健摄生的目的。

【艾灸补益的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主要是通过两种方法来实现的。一是直接补益,如对肾俞、命门等穴直接施灸,起到直接补益肾阳的作用;一是间接补益,好比艾灸足三里,可以调整脾胃的功能,使得食欲增强,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增强,使得气血生化之源充足,从而补益了心血、肝血等,起到了间接补益的作用。

【艾灸的补益现代研究】

1.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艾灸的补益作用在消化系统方面主要是通过对胃肠流动的变化,消化腺分泌的变化等实现的。在对犬的足三里施灸时,发现犬的胃肠流动泛起高兴性和按捺性的改变。艾灸对人体内各种分泌腺均有一定的调整作用,如胃液分泌过多者,灸之可按捺胃液的分泌;而胃液少者,灸之可促使胃液分泌。艾灸对于胆汁、唾液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

2.对轮回系统的影响

(1)灸天突、百会穴后,脑血流图的若干指标均有明显变化,提示艾灸可以起到扩张脑血管,改善脑血管弹性,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脑轮回的改善可加速患者大脑功能和脑细胞代谢的恢复,可进步记忆,改善睡眠,使临床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2)灸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可以改善微轮回,降低血流凝结。日本金万淳夫等观察艾灸对健康人血流凝固力影响时发现:艾灸后l~3小时可见血凝固时间有缩短倾向。艾灸足三里可使纤维蛋白原显著下降。

(3)艾灸不仅使施灸部位灼热暖和,局部血容扩张,促进血液轮回,而且可以改变全身的情况。艾条温顺灸和文柱隔姜灸左侧足三里穴时,发现因施灸而引起的局部温热或灼痛,皆能很敏捷地反映在右手示指、中指容积曲线的变化上。

3.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艾灸大椎穴可增加白细胞数目,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升高显著。艾灸大椎可以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功能。艾灸可使免疫功能低下的小鼠的T淋巴细胞(TC)和B 淋巴细胞(BC)增加显著,而以TC更为明显。说明了艾灸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

【取穴基本方法】

艾灸补益,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通过在穴位上施灸实现的,而下面的推拿补益有的也需要在穴位长进行,因此必需学会定位、取穴,把握取穴的基本方法。

取穴位的方法。一般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等。这里主要先容体表标志法、指寸法和经验取穴法。

1.体表标志法以体表某些标志如五官、毛发、指甲、乳头、肚脐或关节、肌肉等流动时产生的孔隙,凹陷等来作为依据,去找所要取的穴位,这样的取穴方法就是体表标志法。通常比较多用此法取的穴位,如印堂,即两眉中间;膻中,即两乳头水平连线中点等。

2.指寸法指寸法是在骨度分寸和体表标志法的基础上,以施术者本人或被施术人的手指作丈量尺度来找穴位的一种方法,比较多用的有拇指同身寸法,即以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1寸,还有横指同身寸法,即以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四指相并,以中指第M节为准,量取四横指为3寸。

3.经验法经验法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取穴法,此法简便易行,如竖立垂手,中指指端即为风市穴,两手虎口天然平直交叉,在食指指端即为列缺穴等等。

女性体质为阴性,轻易因寒凉而生病。而假如常常用艾条灸身体上四个重要的穴位,可以迅速增补女性体内的气和血,从而达到气血灵通,身体愉快,各个功能器官运转正常的功效。这个时候,外表的锦绣可以说只是一个良性的副产品罢了。

中医以为,人之所以能以生龙活虎,离不开血和气两种东西,以气带血,以血养气,阴阳平衡,人才能健康而无疾。女性体质为阴性,轻易因寒凉而生病。寒邪进入身体后消耗掉女性体内本就未几的阳气,使得血液轮回不畅,脏腑得不到润泽滋润。何斯泳和Chris提到的身体沉重、僵硬、酸痛,恰是身体中有寒邪作祟的表现。

而艾草为纯阳性,可以迅速增补人体内的阳气,使之气血充足,从内至外的披发活力与魅力。可以说,女人与艾草,生成是一对。据医书记载,大家所熟知的端午节又名“女人节”,每年的端午,女性都要去采摘艾草并用煮艾草的汤泡澡,既可延年益寿又可美容养颜。

同时,端午是艾草生长最蕃庑,药性最强烈的时候。这个时候采摘下的新鲜艾草具有极强的功效,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多年来以“采艾”为庆祝节日方式的真正原因。

下面告诉大家一些常用穴位的定位及主要作用:

百会:位于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即当头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点上。刺激此穴有集中精力、增强记忆力之功效。当您在办公室感到困乏、难以集中留意力时;不妨用拇指指腹点按此穴片刻,会令你神清气爽。

曲池:曲肘90度,桡侧肘横纹消失处是穴。此穴有良好的降压作用。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可以常常点按此穴,防病保健。另外,此皮对皮肤病、肘臂挛痛亦有良好的效果。

合谷:五指天然并拢,虎口四周肌肉隆起最高处是穴。假如牙痛、流鼻血、感冒头痛时,掐掐此穴可缓痛止血。

  足三里:位于外起膝眼下3寸处。此穴不仅对胃肠不适,如胃痛、呕吐、腹泻、便秘有治疗作用,而且仍是人体保健强身一大要穴。有病祛病,无病强身,增强免疫力,延年益寿。用艾灸效果更佳。

后溪: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后方。微握拳,小鱼际上部凸起的尖部等于此穴。可治疗急性腰扭伤、落枕。在刺激穴位的同时,腰或颈部配合向患侧扭转,以买通经脉,松解粘连。

  睛明:内眼角稍内上方凹陷处。近视、用眼疲惫可闭目点按此穴,推拿眼周,可养眼明目,缓解视疲惫。

  委中:腿窝正中凹陷处。假如您腰酸背痛,腿部困倦,用拇指指腹点按几分钟,可感到腰背轻松,腿脚流动自如。流鼻血时,用蘸了凉水的手掌拍打此穴至红,可止血。

  涌泉: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中暑、昏厥病人可用此穴强刺激急救。也可用于头晕、目炫、失眠。此穴亦为保健穴位。

  内关: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是心血管病首选穴位,对肉痛、胸闷、心动过速及过缓、心律不齐、冠心病、心绞痛都有很好效果,还可防止晕车晕船。

  关元:脐下三寸。对男性遗精、阳痿、早泻,女性月经不调、痛经有很好的效果。多用灸法,妊妇慎用。

水沟:即老庶民常说的“人中”。在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点处。可抢救昏迷、呼吸衰竭者。此穴须用大拇指尖强刺激方可奏效。

阿是穴:实际为身体上的痛苦悲伤点,无固定位置。痛则不通,点按阿是穴并按揉其四周肌肉组织,可舒筋活络,达到通则不痛。

选用三年的陈艾,陈艾的好处是易燃,烟小,疗效好。 《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假如嫌有烟味可以到厨房施灸,把吸烟机打开就好。

最后留意,灸完待燃烧尽,把罐子放一会,火完全熄灭后才把灰烬倒掉,以免引发祸患。

相关文章 :

发表回响

抱歉,您必须要登入才能发表回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