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棒疗法概说

艾灸法的起源比针法的起源更早一些,要追朔到人类对火的发现和运用之后.原始社会,人们住在天然石洞内,或者积木、垒石为巢,甚至野外露宿,极容易 感受 风、寒、湿邪的侵袭,引起肌肉、关节的疼痛.人们除了发现被火烧过的肉食味道比生吃鲜美以外, 还发现原来身体因风寒湿致疼的部位无意中被火烘烤或烧灼后感到舒适,疼痛会减轻、消失.我国现存最早记载灸法的文献当首推《黄帝内经》,同时期的《庄子· 盗》中也有“丘所谓无病自灸”的记载. “灸”字,有久、火二字合成,其含义即指长时间以火治病.起初,是取松、柏、竹、桃、榆、枳、桑、枣等“八木之火” 施灸,因其副作用较大,不宜久灸,而后逐渐发现了艾叶这种更为理想的灸料.

艾灸疗法在中国传统医药文化发展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实、源远流长、功效显著,具有强大的民间生命力,也是我国古代医学家和广大劳动人民在同疾病 作斗争 的过程中发明的一种治疗方法。它是用艾绒在体表的俞穴或患部点燃熏照,使温热力深透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 病,保健养生的目的。东汉名医华佗以“”灸足三里穴防治五羸弱,七伤虚乏。 ” 《孟子·离娄》中有“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药之不及,针之不到须灸也”。号称“药王”的孙思邈少年时体弱多病,从中年开始以“艾火遍身烧到九十多岁 尚视听不衰,神采甚茂,长寿百余岁。 ”宋代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明代著名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论述 艾叶的功能作用时说:“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 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沈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 ”可见,艾灸的功能作用和临床适应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尤其对于阳气不足的阴寒之症、慢性虚弱性疾病以及风寒、湿邪为患的病症疗效尤为明显。灸疗是针灸医学 几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瑰宝。艾灸是中医学中防病治病的瑰宝

相关文章 :

发表回响

抱歉,您必须要登入才能发表回响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