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的广泛用途

 

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赞道:“产于山阴,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补”。 《荆楚岁时》记载:在五月五日鸡未叫时,采集像人形的艾,收藏好以备灸病,非常灵验,当日采的艾作为门神,悬挂在门上,以避邪气,称作“艾虎”。孟诜说:“春季采嫩艾做菜时,或者和面粉做成弹子大小的馄饨,每次吞三五枚,然后在吃饭,治一切恶气。长期服用可止寒痢。

明代卢之颐《本草乘雅半偈》载:“蕲州贡艾叶,叶九尖,常盈五七寸,厚约一分许,岂唯力胜,堪称美艾。”在明代艾叶以被作为贡品向朝廷进贡。

清代,对艾叶的研究及应用也是十分重视的,《本草备要》、《本草从新》、《本草术钩元》、《本草求真》、《植物名时图考》等大多本草著作均收载艾叶。艾叶在清代宫廷中的应用也是十分广泛的,是清宫医案处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药物,主要用于妇科疾病,也用灸法治疗多种疾病,光绪34年(1908年)御医就用蕲艾等药粉碎或搓软,以绫绢制成6寸宽的腰带紧系于腰间治疗光绪皇帝的腰跨疼痛,以补汤药之不及。

 

艾叶在古代不仅仅是在医药上广泛应用,而且在民俗应用上也十分普及,在端午节,民间有挂戴艾叶及使用艾叶以“避邪”、“禳毒气”的习俗,一些经史书籍有端午节“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的民间习俗记载。艾虎,即用艾作虎或剪彩为虎,粘艾叶,戴以避邪。元陈元靓《岁时广济》云:“金门岁节,洛阳人家端午作术羹艾酒。”《辽史?礼志》六嘉仪下云:“五月重五日午时,采艾叶和棉着衣,君臣宴乐,渤海膳夫进艾糕。”

在伟大的医学家李时珍的故乡湖北蕲春县即有很多用艾的习惯,如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要洗一次艾水澡,并将艾绒少许敷在囟门和肚脐上,可以预防感冒鼻塞或感染其他疾病。产妇在产后三天和满月,都要进行一次艾汤沐浴,用以消毒辟秽,温运气血,预防产后体弱受病。成年人一旦感受风寒咳嗽,用艾一把煎汤洗脚,同时用艾叶七至九片,葱三至五根,煎汤温服取汗,即可告愈。用艾叶烘干制绒与棉花混合制成药枕防止妊娠及产后外感风寒头痛和偏头痛。老人丹田气弱、脐腹畏冷,儿童受寒而致腹痛泄泻,妇女痛经、经行不畅、小腹坠痛或带下等经寒症及妇女产后虚寒性腹痛等用熟艾制成围兜,兜其腹部,效果显著。

艾在保健养生中有着神奇的力量,受到历代医家和养生家的青睐。宋朝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记载:“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保命之法艾灼第一。”又有:“人于无病时,长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年寿矣”的记载。

相关文章 :

发表回响

抱歉,您必须要登入才能发表回响喔!